192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加大了对英国金融霸权的削弱力度,极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然而,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并不能接受这种损害本国贸易的政策,于是建立了一套封闭的贸易体系。

英美两国在谈判桌上争锋相对,谁也不让步。

然而,更胜一筹的美国将自己的力量渗透进入了英联邦的国家,使得英方在谈判桌上连连败退。

谁能想象,昔日的世界霸主,竟然俯身让步?然而,这实际上正是英国霸权瓦解的冰山一角,在被美国成功瓦解金融霸权之后,英国的军事实力急速下跌,最终失去了广袤的殖民地。

那么,英国的霸权究竟是如何被瓦解的呢?(英国地图)英国霸权与美国崛起从18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这个位于欧陆边缘上的岛国,一跃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霸权国。

世界各地遍布着英国的殖民地,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线上都有英国皇家海军的船只在航行。

因此,这一时代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到19世纪末,随着德国的统一,各大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帝国主义强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大战前后,英国仍然是唯一的霸权国。

但在战后的岁月中,这一点将被逐渐改变,因为地处新大陆的美国正在飞速崛起。

北美洲偏远的位置并没有阻止美国追求权力,依靠两大洋的保护,美国的崛起也没有遭遇其他国家的威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最终站在了协约国一方。

面对战后英帝国的衰落以及布尔什维克的崛起,美国第一次将眼光放到全世界,打算重新构建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

这其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削弱大英帝国的世界霸权。

而美国削弱英国霸权的切入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一步步地搞垮英国——整个过程中美国步步为营,冷静得令人胆寒。

英镑的衰落与美元霸权的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并没有卷入战争,但当时已经参战的英国凭借自己的海上优势,对德国展开封锁,力图阻止中立国与同盟国的贸易。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昔日的战争不同,西线的堑壕战成为了它的主题,漫长的战争耗尽了各大参战国的财富。

英国政府陆军部在1914年10月,派一个代表团前往华盛顿,任务是从美国私人公司采购物资。

因为美国的中立立场,英国选择了摩根公司作为自己在美国的独家采购代理商。

在摩根公司的帮助下,在美国参战前,英法就从美国获得了价值约50亿美元的军用物资。

“一战”的结束改变了世界的样貌,协约国虽然最后赢得了战争,但英国元气大伤,远离战火的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各战胜国的代价相当巨大,他们不仅从美国订购了巨额的货物,使美国的资本家们大赚一笔,战争结束后还欠下了巨额的债务,无意中帮助美元开始走向世界。

美国国务卿休斯在1922年,向英国、法国等国家表达了美国在支持德国复兴上的态度,之后美国对其他各国施压,让自己的方案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美国由此获益良多,不仅使德国成为美国的海外市场,美国的一些大公司也与德国公司展开了合作,美国得以在经济上迅速地打入欧洲,流动的美国资本带动了美元地位的提升。

同时也让美国获得了在政治上对欧洲事务较大的发言权。

这一方案由美国政府与美国银行家合作完成,得以绕过美国国会的阻碍。

这也开启了美国金融家影响美国外交的先河,此后在整个美国取代英国霸权的过程中,这支“金融之手”都会时隐时现。

凭借扶持德国的计划,美国削弱了英法两国对战败国德国的影响力,获得了对德国问题的主导权。

一个被美国资金开动起来的德国,不仅可以阻止布尔什维克运动的蔓延,更是对英法在欧洲地位的一种挑战,美国的大财团们也开始了对老欧洲的进攻。

由于美国政府提高关税以及欧洲偿还债务,欧洲的黄金大量流入美国,赋予了美元更强的国际地位,随着私人贷款的流入,美元在欧洲流通开来,美元开启了国际化的进程。

而由于黄金的不断外流,以英镑为首的欧洲各国货币的复兴被大大推迟了。

尽管英镑等货币的地位不断下跌,但是依靠美国资本家的私人投资,德国实现了复兴,欧洲再次繁荣。

美国也出现了“黄金的20年代”,全球经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好景不长的是,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使得大量资本消失,国际借贷的渠道无法再满足各国的要求。

在这种私人资本萎靡的情况下,在30年代,美国官方的美国国务院以及财务部开始用经济手段削弱英国的金融霸权。

(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罗斯福将外贸政策作为推动国内经济改革的推手。

他任命了自由贸易原则的信徒赫尔担任国务卿,美国国务院成为了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先锋营”。

相对应的,英国同英联邦国家以及殖民地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建立了帝国特惠制,在英帝国内建立了一个排他性的贸易集团。

之后英国更是以帝国特惠制为依靠,大范围地与英帝国外的国家展开双边谈判,扩大英国的对外贸易。

这两种做法正体现了两国对国际市场以及未来国际体系的不同看法,两国的政策必将相撞,两国未来的经济外交也必然长久和艰巨。

在美国国务卿赫尔的指示下,美国驻英使馆与英国政府展开了频繁互动。

但由于帝国特惠制对英国所起到的良好效果,英国一直不为所动,英国并没有响应美国的自由贸易的号召。

同时,由美国国务院贸易科所推进的建立一项美英双边贸易条约的谈判也举步维艰。

(赫尔)但随着欧洲局势的恶化,英国和美国进行谈判的筹码越来越少了;另一方面,赫尔从内部开始分化英联邦。

在美国与加拿大开始贸易谈判后,掌握这一情况的英国政府大为吃惊,英国贸易委员会对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议感到“惊骇”。

英国政府没有了退路,只好加速与美国的谈判进程。

(英国首相张伯伦)英国达到了最大程度的让步,关税减让已经达到了10%到15%,英国人已经对让步非常不满,但现实的战争需要又不得不让英国低下了头。

自此之后,美国成功打开了英国市场的大门,不久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再次遭遇重击。

对战后的金融秩序问题,两国各自提出了计划,美国由财政部提出了“怀特计划”,而英国则由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凯恩斯计划”。

(凯恩斯)在英国看来,英美的关系是特殊的,两国的利益应该保持一致,英国称:“清算同盟必须由美国和英国规划与发起,然后邀请苏联和一两个联合国家成员作为创始国参与。

”然而,美国对英国这种建立特殊双边关系的计划置若罔闻,它迅速将自己的计划送交到其他国家开始游说,并邀请各国政府派代表来华盛顿讨论战后合作。

不过,英国人的心中依然有着重现“日不落帝国”的幻想。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英国要求两个国际组织的总部中至少有一个放在伦敦,美国对此不为所动,它的代表团成员称华盛顿可以把这两个总部放在任何它想放的地方。

最终,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削弱了英镑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打击了英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势力。

最后,这场会议以一场宴会结束,美国由此确立了自己的金融霸权。

“二战”一结束,美国就掐断了对英援助。

英国国内大选,工党上台,对国内经济的关注程度超越了对国际战略地位的关注程度。

英国迫切需要美国的经济援助,而不再要求在日后贸易中取得的特权,为了获取急需的援助,英国只能饮鸩止渴。

在谈判过程中,英国不断地下调援助金额,频繁的让步也最终使得英国财政在1947年彻底崩溃。

至此,美国终于在经济上打败了英国这个昔日的巨人。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作为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海军实力依然让美国感到不安。

为了更好地打压英国,美国提出了“十四点计划”,使得英国海军的发展受到绝对性的限制。

军事削弱在美国的支持下,英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战后的和平会议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自己的“十四点计划”。

(威尔逊)美国厌恶以英国霸权为代表的旧式的国际秩序,在自己所提出的计划中,高调地打着反帝国主义的旗号。

但历史最后证明,所谓的反帝国主义旗号,最终成为了美式帝国主义的奠基石。

战后的美国在世界上取得了从来不曾有过的地位。

以这一强大地位为支撑,威尔逊总统开始把他的理想付诸实施,新世界将遵循“十四点”计划来设计,美国将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新的主宰。

但这一计划却在战后的凡尔赛会议上屡屡受挫,美国想要用“航海自由”来打破英国的海洋霸权。

因为美国被两大洋所包围,对外贸易也通过海路展开,英国控制的两大洋终归不利于美国在世界上的发展。

同时,又在第五点提出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意图反对其他战胜国在战前所缔结的秘密瓜分殖民地的条约,并把手插向英法现存的殖民地。

(巴黎和会)这几点计划都被英国强力抵制,在巴黎和会召开前,英国已经发现了美国政策的弱点。

美国尽管打着推翻旧秩序的旗号进入战争并召开和会,但在和会的草案商议阶段,美国人却十分希望“本盟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会被认为会影响到为确保维护和平的国际协定。

如仲裁条约或是地区谅解,如门罗主义的合法性。

”美国为了获得英国在巴黎和会上支持其建立国联的计划,与英国进行了妥协。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两国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美国为了将门罗主义纳入国联条约而被迫放弃了航海自由原则,同意不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

在殖民地问题上为了保留国联而默认了其他国家对战败国殖民地的瓜分,英法作为委任统治国占领了德国的殖民地,日本获得了中国的山东。

由于威尔逊与美国国会的不和,战后美国对英国拥有足够的经济优势来扩张自己的海军。

但为了让英国同意威尔逊的国际联盟方案,在巴黎和会上美国还是承认了英国在海上的特殊利益。

美国海军部在1919年底,提出了一份海军扩建方案,打算建造一只像英国那样的海军。

美军在1920年,更是制订了“红色”和“橙色”作战计划,分别用来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对英日作战。

与日益强大的美国不同,“一战”耗尽了英国的财力,从1919年8月开始,英国政府决定不再建造新的军舰。

美国国内又因为战后的和平运动,使美国海军的造舰计划无法完全付诸实施,新的政府上台后,许诺“恢复常态”,不再为扩张军备保持高额税收。

美国海军虽然力图超越英国海军,但是在太平洋上,美国面对的主要是日本海军的挑战,而日本又是英国的盟友,所以美国需要一次国际会议来减轻自己的压力。

在美国国内和平运动的驱使下,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博拉决议案,要求政府着手与英、日两国政府展开谈判,在美国的推动下,华盛顿会议顺利召开。

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查尔斯·休斯指出,这次会议是结束军备竞赛的良机,各国应在10年内禁止建造主力舰,削减200万吨的主力舰吨位。

(美国国务卿查尔斯·休斯)结果对美国来说是一场重大的外交胜利,美国在会场上而不是造船厂上,让自己获得了与英国一致的海军地位。

会议达成的《五国海军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吨位为5:5:3:1.75:1.75。

美国不像英国那样需要大量的轻巡洋舰来维持帝国的补给线,美国在重型战舰的吨位上取得了优势,英国丧失了海上霸权。

对美国夺取英国霸权起到关键作用的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又一次与英国并肩作战,但这一次美国在战争中对战后英国的地位也做出了最严重的削弱。

在战争初期,由于英国本土是向欧洲反攻的基地,美国军队尚未完全动员,任何跨海登陆行动都需要英军担任主力。

所以在两国的争吵中,英国总是可以把握局面,盟军的第二战场也就开辟在北非和意大利。

但随着美国的战争机器开动至全速,一方面,英国采取军事行动越来越依赖美国的支援;另一方面,美国也越来越怀疑英国在战后与苏联抗衡的能力。

因此在后期的领导人峰会上,美苏很快站在了一起,对英国施压,否定了丘吉尔的多项战略。

在“二战”期间,盟国多次举行了领导人之间的峰会,许多重大事项都由美、苏、英、中四国磋商来解决。

美国有意识地与英国拉开距离,等距离地对待其他三国,显示出英国地位的下滑。

在战后秩序的规划上,美苏两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大,美苏在几个会议上短暂的“蜜月期”,往往是建立在牺牲英帝国的基础上。

在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上,英国夺取罗德岛的计划被美国拒绝,美国更加关注本国计划的实施。

在联合国的问题上,英国试图建立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与美国抗衡,通过建立区域理事会的形式重建各大国势力范围并把美国限制在西半球之内。

英国的计划当然遭到了美国的反对。

同样,英国试图就东欧及巴尔干地区的势力范围与苏联达成明确谅解。

但美国认为边界只是区区一件小事,不应拿它来破坏总体原则上的合作,美国就没有支持英国的意见。

美国一位官员在1944年的一次内阁会议后甚至曾说过:“罗斯福—斯大林轴心正日益牢固,而罗斯福—丘吉尔轴心却在以大致相同的速度走下坡路。

”(罗斯福)失去了海军力量的支持,英国再也无力掌控海外的殖民地,美国在殖民地问题上,完成了削弱英国的最后一环。

殖民地的丧失1945年9月11日,第一届外长会议在伦敦举行,出席会议的有苏联外交人员、美国国务卿、英国外交大臣、法国外长和中国国民党外交部长。

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对意、罗、保、凶、芬五国缔结和约的问题,五国和约涉及各大国的利益。

其中,英国就想确认在战争期间占领的意大利殖民地,维持自身在欧洲的势力范围。

意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有:昔兰尼加、的黎波里塔尼亚、费赞等,这些殖民地在大战结束时处于英军控制之下,因此英国在提出对意和约草案中,只提到意大利应放弃殖民地,避而不谈其归属问题,显然是想独自占有。

美国对此极度反对,便提出由联合国对意大利殖民地托管十年的方案。

经过激烈的争辩,最后基本上按美国的提案达成协议:意大利不能再保留其非洲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应置于某种托管安排之下。

英国妄图在该地区扩张的想法破灭,被迫同意美国的提案。

战后美国力使其新闻广播遍布亚洲国家,通过几十种语言向这些国家播报新闻,由于美国的媒体是当时大多数国家唯一的广播来源,因此这些国家接收的都是美媒单方面的新闻,其中很多新闻被美方修改加工过,对美方有利的信息指向性极高。

(印度谋求独立)如在印度的外交活动宣传工作,美国大肆收买印度报纸,积极宣传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在印度经济和军事上的援助,以及英国对印度的剥削、侵占等负面影响。

美国把其价值观、高大的形象展现给世人,通过文化思想及信息的传播将英帝国的殖民主义丑化,严重打击了英国在该地区的势力。

与此同时,美国高调宣传“反殖民主义”,插手英国在中东的势力范围,苏联也假借“民族解放”的借口介入中东事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企图借助其殖民地恢复发展经济,便极力阻止缅甸独立。

而美国在缅甸问题上则是一边向缅甸鼓吹“反殖民主义”、“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一边力劝英国政府早日移交权力,结束占领同意缅甸独立。

英国终是扛不住来自美国与缅甸当局的压力,予以独立。

美国此举结束了英国对缅甸的长期占领,削弱了英国的影响力,同时也为美国自身向缅甸渗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逐渐地,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在美国的作用下分崩离析。

结语:美英两国的霸权争霸过程漫长而持久,两国在此过程中都付出了不懈努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间范围内,美国利用多边外交、公共外交、军事外交等手段,在国际范围内成功削弱了英国的霸权。

英国在此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引以为傲的海军优势、对世界金融形势的控制能力、自身在广袤的殖民地及势力范围中的政治及经济优势,更由于参与世界大战而消耗了过多自己的财富,终于在此过程中被美国大大削弱。

在“二战”之后,终被美国夺取世界霸权,强大的英帝国在战后的岁月中逐渐瓦解。

参考资料:《美国“现代化”与英国“殖民主义”的结合:冷战时期香港高等教育工业化探究(1958—1969)》张志翔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1941-1950年英国与国共两党关系探析》袁青外交学院《债务、国家信用与霸权兴衰》李黎明吉林大学

  • 记载

192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加大了对英国金融霸权的削弱力度,极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然而,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并不能接受这种损害本国贸易的政策,于是建立了一套封闭的贸易体系。

英美两国在谈判桌上争锋相对,谁也不让步。

然而,更胜一筹的美国将自己的力量渗透进入了英联邦的国家,使得英方在谈判桌上连连败退。

谁能想象,昔日的世界霸主,竟然俯身让步?然而,这实际上正是英国霸权瓦解的冰山一角,在被美国成功瓦解金融霸权之后,英国的军事实力急速下跌,最终失去了广袤的殖民地。

那么,英国的霸权究竟是如何被瓦解的呢?(英国地图)英国霸权与美国崛起从18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这个位于欧陆边缘上的岛国,一跃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霸权国。

世界各地遍布着英国的殖民地,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线上都有英国皇家海军的船只在航行。

因此,这一时代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到19世纪末,随着德国的统一,各大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帝国主义强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大战前后,英国仍然是唯一的霸权国。

但在战后的岁月中,这一点将被逐渐改变,因为地处新大陆的美国正在飞速崛起。

北美洲偏远的位置并没有阻止美国追求权力,依靠两大洋的保护,美国的崛起也没有遭遇其他国家的威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最终站在了协约国一方。

面对战后英帝国的衰落以及布尔什维克的崛起,美国第一次将眼光放到全世界,打算重新构建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

这其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削弱大英帝国的世界霸权。

而美国削弱英国霸权的切入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一步步地搞垮英国——整个过程中美国步步为营,冷静得令人胆寒。

英镑的衰落与美元霸权的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并没有卷入战争,但当时已经参战的英国凭借自己的海上优势,对德国展开封锁,力图阻止中立国与同盟国的贸易。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昔日的战争不同,西线的堑壕战成为了它的主题,漫长的战争耗尽了各大参战国的财富。

英国政府陆军部在1914年10月,派一个代表团前往华盛顿,任务是从美国私人公司采购物资。

因为美国的中立立场,英国选择了摩根公司作为自己在美国的独家采购代理商。

在摩根公司的帮助下,在美国参战前,英法就从美国获得了价值约50亿美元的军用物资。

“一战”的结束改变了世界的样貌,协约国虽然最后赢得了战争,但英国元气大伤,远离战火的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各战胜国的代价相当巨大,他们不仅从美国订购了巨额的货物,使美国的资本家们大赚一笔,战争结束后还欠下了巨额的债务,无意中帮助美元开始走向世界。

美国国务卿休斯在1922年,向英国、法国等国家表达了美国在支持德国复兴上的态度,之后美国对其他各国施压,让自己的方案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美国由此获益良多,不仅使德国成为美国的海外市场,美国的一些大公司也与德国公司展开了合作,美国得以在经济上迅速地打入欧洲,流动的美国资本带动了美元地位的提升。

同时也让美国获得了在政治上对欧洲事务较大的发言权。

这一方案由美国政府与美国银行家合作完成,得以绕过美国国会的阻碍。

这也开启了美国金融家影响美国外交的先河,此后在整个美国取代英国霸权的过程中,这支“金融之手”都会时隐时现。

凭借扶持德国的计划,美国削弱了英法两国对战败国德国的影响力,获得了对德国问题的主导权。

一个被美国资金开动起来的德国,不仅可以阻止布尔什维克运动的蔓延,更是对英法在欧洲地位的一种挑战,美国的大财团们也开始了对老欧洲的进攻。

由于美国政府提高关税以及欧洲偿还债务,欧洲的黄金大量流入美国,赋予了美元更强的国际地位,随着私人贷款的流入,美元在欧洲流通开来,美元开启了国际化的进程。

而由于黄金的不断外流,以英镑为首的欧洲各国货币的复兴被大大推迟了。

尽管英镑等货币的地位不断下跌,但是依靠美国资本家的私人投资,德国实现了复兴,欧洲再次繁荣。

美国也出现了“黄金的20年代”,全球经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好景不长的是,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使得大量资本消失,国际借贷的渠道无法再满足各国的要求。

在这种私人资本萎靡的情况下,在30年代,美国官方的美国国务院以及财务部开始用经济手段削弱英国的金融霸权。

(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罗斯福将外贸政策作为推动国内经济改革的推手。

他任命了自由贸易原则的信徒赫尔担任国务卿,美国国务院成为了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先锋营”。

相对应的,英国同英联邦国家以及殖民地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建立了帝国特惠制,在英帝国内建立了一个排他性的贸易集团。

之后英国更是以帝国特惠制为依靠,大范围地与英帝国外的国家展开双边谈判,扩大英国的对外贸易。

这两种做法正体现了两国对国际市场以及未来国际体系的不同看法,两国的政策必将相撞,两国未来的经济外交也必然长久和艰巨。

在美国国务卿赫尔的指示下,美国驻英使馆与英国政府展开了频繁互动。

但由于帝国特惠制对英国所起到的良好效果,英国一直不为所动,英国并没有响应美国的自由贸易的号召。

同时,由美国国务院贸易科所推进的建立一项美英双边贸易条约的谈判也举步维艰。

(赫尔)但随着欧洲局势的恶化,英国和美国进行谈判的筹码越来越少了;另一方面,赫尔从内部开始分化英联邦。

在美国与加拿大开始贸易谈判后,掌握这一情况的英国政府大为吃惊,英国贸易委员会对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议感到“惊骇”。

英国政府没有了退路,只好加速与美国的谈判进程。

(英国首相张伯伦)英国达到了最大程度的让步,关税减让已经达到了10%到15%,英国人已经对让步非常不满,但现实的战争需要又不得不让英国低下了头。

自此之后,美国成功打开了英国市场的大门,不久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再次遭遇重击。

对战后的金融秩序问题,两国各自提出了计划,美国由财政部提出了“怀特计划”,而英国则由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凯恩斯计划”。

(凯恩斯)在英国看来,英美的关系是特殊的,两国的利益应该保持一致,英国称:“清算同盟必须由美国和英国规划与发起,然后邀请苏联和一两个联合国家成员作为创始国参与。

”然而,美国对英国这种建立特殊双边关系的计划置若罔闻,它迅速将自己的计划送交到其他国家开始游说,并邀请各国政府派代表来华盛顿讨论战后合作。

不过,英国人的心中依然有着重现“日不落帝国”的幻想。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英国要求两个国际组织的总部中至少有一个放在伦敦,美国对此不为所动,它的代表团成员称华盛顿可以把这两个总部放在任何它想放的地方。

最终,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削弱了英镑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打击了英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势力。

最后,这场会议以一场宴会结束,美国由此确立了自己的金融霸权。

“二战”一结束,美国就掐断了对英援助。

英国国内大选,工党上台,对国内经济的关注程度超越了对国际战略地位的关注程度。

英国迫切需要美国的经济援助,而不再要求在日后贸易中取得的特权,为了获取急需的援助,英国只能饮鸩止渴。

在谈判过程中,英国不断地下调援助金额,频繁的让步也最终使得英国财政在1947年彻底崩溃。

至此,美国终于在经济上打败了英国这个昔日的巨人。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作为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海军实力依然让美国感到不安。

为了更好地打压英国,美国提出了“十四点计划”,使得英国海军的发展受到绝对性的限制。

军事削弱在美国的支持下,英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战后的和平会议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自己的“十四点计划”。

(威尔逊)美国厌恶以英国霸权为代表的旧式的国际秩序,在自己所提出的计划中,高调地打着反帝国主义的旗号。

但历史最后证明,所谓的反帝国主义旗号,最终成为了美式帝国主义的奠基石。

战后的美国在世界上取得了从来不曾有过的地位。

以这一强大地位为支撑,威尔逊总统开始把他的理想付诸实施,新世界将遵循“十四点”计划来设计,美国将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新的主宰。

但这一计划却在战后的凡尔赛会议上屡屡受挫,美国想要用“航海自由”来打破英国的海洋霸权。

因为美国被两大洋所包围,对外贸易也通过海路展开,英国控制的两大洋终归不利于美国在世界上的发展。

同时,又在第五点提出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意图反对其他战胜国在战前所缔结的秘密瓜分殖民地的条约,并把手插向英法现存的殖民地。

(巴黎和会)这几点计划都被英国强力抵制,在巴黎和会召开前,英国已经发现了美国政策的弱点。

美国尽管打着推翻旧秩序的旗号进入战争并召开和会,但在和会的草案商议阶段,美国人却十分希望“本盟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会被认为会影响到为确保维护和平的国际协定。

如仲裁条约或是地区谅解,如门罗主义的合法性。

”美国为了获得英国在巴黎和会上支持其建立国联的计划,与英国进行了妥协。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两国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美国为了将门罗主义纳入国联条约而被迫放弃了航海自由原则,同意不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

在殖民地问题上为了保留国联而默认了其他国家对战败国殖民地的瓜分,英法作为委任统治国占领了德国的殖民地,日本获得了中国的山东。

由于威尔逊与美国国会的不和,战后美国对英国拥有足够的经济优势来扩张自己的海军。

但为了让英国同意威尔逊的国际联盟方案,在巴黎和会上美国还是承认了英国在海上的特殊利益。

美国海军部在1919年底,提出了一份海军扩建方案,打算建造一只像英国那样的海军。

美军在1920年,更是制订了“红色”和“橙色”作战计划,分别用来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对英日作战。

与日益强大的美国不同,“一战”耗尽了英国的财力,从1919年8月开始,英国政府决定不再建造新的军舰。

美国国内又因为战后的和平运动,使美国海军的造舰计划无法完全付诸实施,新的政府上台后,许诺“恢复常态”,不再为扩张军备保持高额税收。

美国海军虽然力图超越英国海军,但是在太平洋上,美国面对的主要是日本海军的挑战,而日本又是英国的盟友,所以美国需要一次国际会议来减轻自己的压力。

在美国国内和平运动的驱使下,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博拉决议案,要求政府着手与英、日两国政府展开谈判,在美国的推动下,华盛顿会议顺利召开。

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查尔斯·休斯指出,这次会议是结束军备竞赛的良机,各国应在10年内禁止建造主力舰,削减200万吨的主力舰吨位。

(美国国务卿查尔斯·休斯)结果对美国来说是一场重大的外交胜利,美国在会场上而不是造船厂上,让自己获得了与英国一致的海军地位。

会议达成的《五国海军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吨位为5:5:3:1.75:1.75。

美国不像英国那样需要大量的轻巡洋舰来维持帝国的补给线,美国在重型战舰的吨位上取得了优势,英国丧失了海上霸权。

对美国夺取英国霸权起到关键作用的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又一次与英国并肩作战,但这一次美国在战争中对战后英国的地位也做出了最严重的削弱。

在战争初期,由于英国本土是向欧洲反攻的基地,美国军队尚未完全动员,任何跨海登陆行动都需要英军担任主力。

所以在两国的争吵中,英国总是可以把握局面,盟军的第二战场也就开辟在北非和意大利。

但随着美国的战争机器开动至全速,一方面,英国采取军事行动越来越依赖美国的支援;另一方面,美国也越来越怀疑英国在战后与苏联抗衡的能力。

因此在后期的领导人峰会上,美苏很快站在了一起,对英国施压,否定了丘吉尔的多项战略。

在“二战”期间,盟国多次举行了领导人之间的峰会,许多重大事项都由美、苏、英、中四国磋商来解决。

美国有意识地与英国拉开距离,等距离地对待其他三国,显示出英国地位的下滑。

在战后秩序的规划上,美苏两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大,美苏在几个会议上短暂的“蜜月期”,往往是建立在牺牲英帝国的基础上。

在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上,英国夺取罗德岛的计划被美国拒绝,美国更加关注本国计划的实施。

在联合国的问题上,英国试图建立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与美国抗衡,通过建立区域理事会的形式重建各大国势力范围并把美国限制在西半球之内。

英国的计划当然遭到了美国的反对。

同样,英国试图就东欧及巴尔干地区的势力范围与苏联达成明确谅解。

但美国认为边界只是区区一件小事,不应拿它来破坏总体原则上的合作,美国就没有支持英国的意见。

美国一位官员在1944年的一次内阁会议后甚至曾说过:“罗斯福—斯大林轴心正日益牢固,而罗斯福—丘吉尔轴心却在以大致相同的速度走下坡路。

”(罗斯福)失去了海军力量的支持,英国再也无力掌控海外的殖民地,美国在殖民地问题上,完成了削弱英国的最后一环。

殖民地的丧失1945年9月11日,第一届外长会议在伦敦举行,出席会议的有苏联外交人员、美国国务卿、英国外交大臣、法国外长和中国国民党外交部长。

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对意、罗、保、凶、芬五国缔结和约的问题,五国和约涉及各大国的利益。

其中,英国就想确认在战争期间占领的意大利殖民地,维持自身在欧洲的势力范围。

意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有:昔兰尼加、的黎波里塔尼亚、费赞等,这些殖民地在大战结束时处于英军控制之下,因此英国在提出对意和约草案中,只提到意大利应放弃殖民地,避而不谈其归属问题,显然是想独自占有。

美国对此极度反对,便提出由联合国对意大利殖民地托管十年的方案。

经过激烈的争辩,最后基本上按美国的提案达成协议:意大利不能再保留其非洲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应置于某种托管安排之下。

英国妄图在该地区扩张的想法破灭,被迫同意美国的提案。

战后美国力使其新闻广播遍布亚洲国家,通过几十种语言向这些国家播报新闻,由于美国的媒体是当时大多数国家唯一的广播来源,因此这些国家接收的都是美媒单方面的新闻,其中很多新闻被美方修改加工过,对美方有利的信息指向性极高。

(印度谋求独立)如在印度的外交活动宣传工作,美国大肆收买印度报纸,积极宣传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在印度经济和军事上的援助,以及英国对印度的剥削、侵占等负面影响。

美国把其价值观、高大的形象展现给世人,通过文化思想及信息的传播将英帝国的殖民主义丑化,严重打击了英国在该地区的势力。

与此同时,美国高调宣传“反殖民主义”,插手英国在中东的势力范围,苏联也假借“民族解放”的借口介入中东事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企图借助其殖民地恢复发展经济,便极力阻止缅甸独立。

而美国在缅甸问题上则是一边向缅甸鼓吹“反殖民主义”、“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一边力劝英国政府早日移交权力,结束占领同意缅甸独立。

英国终是扛不住来自美国与缅甸当局的压力,予以独立。

美国此举结束了英国对缅甸的长期占领,削弱了英国的影响力,同时也为美国自身向缅甸渗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逐渐地,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在美国的作用下分崩离析。

结语:美英两国的霸权争霸过程漫长而持久,两国在此过程中都付出了不懈努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间范围内,美国利用多边外交、公共外交、军事外交等手段,在国际范围内成功削弱了英国的霸权。

英国在此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引以为傲的海军优势、对世界金融形势的控制能力、自身在广袤的殖民地及势力范围中的政治及经济优势,更由于参与世界大战而消耗了过多自己的财富,终于在此过程中被美国大大削弱。

在“二战”之后,终被美国夺取世界霸权,强大的英帝国在战后的岁月中逐渐瓦解。

参考资料:《美国“现代化”与英国“殖民主义”的结合:冷战时期香港高等教育工业化探究(1958—1969)》张志翔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1941-1950年英国与国共两党关系探析》袁青外交学院《债务、国家信用与霸权兴衰》李黎明吉林大学

目录

  1. 1 澳门赌场PDF沙滩赌场域
  2. 2 色博士最新发布地址一
  3. 3 私人体育博彩更好的Beth Norum Macao老虎机规则
  4. 满足夫目前寝取愿望在线播放
  5. 草莓视频福利
  6. 4 拉斯维加斯赌场玫瑰老虎机坐在治疗下注
  7. 晚上凌晨睡不着怎么办
  8. 老虎机事件在线老虎机网站
  9. 5 TOOLS工具包
  10. 6 在线赌场网站建议使用KT会员资格使用
  11. 河内大广场酒店赌场澳门资本
  1. 如何使用Bokbulbok轮盘赌
  2. 免费shadowsock二维码
  3. 7 海外击球代理巴卡拉特网站优惠券
  4. 现场体育博彩赌场老虎机概率
  5. 伊人狼人综合
  6. 夜夜爽夜夜高潮
  7. 宝宝我难受帮我视频
  8. 今夜神明想你
  9. 8 澳门赌场$ 100巴卡拉帮手计划
  10. 在线巴卡拉特向我展示贝丝·拉斯·拉斯维加斯老虎机
  11. SLOTMER神道移动Gangwon Land Casino Young
  12. 杏耀彩票app下载安装
  13. 丝瓜视频网址
  1. 年轻的小峓子3西瓜视频
  2. Baccarat Pilseung策略海外赌场
  3. 澳门赌博年龄巴卡拉特小费
  4. 体育博彩类型百家乐二十一点赔率
  5. 9 模特前规则67分钟
  6. 巴卡拉特博彩向我展示了贝丝赌场游戏运营率
  7. 一个X Beth奖金帐户国王赌场代码
  8. 真爱墨菲定律
  9. 10 Baccarat China Branch AppSlot机器攻击
  10. 推荐的老虎机推荐澳门黑色杰克部长100
  11. 三赎在天上照片
  12. 在线赌场警察现场体育博彩
  13. 触漫app下载安装免费
  1. 别墅大门图片大全2019
  2. 11 科技最狂潮
  3. 赌场网站向我展示bet bet pistenolumstore
  4. Toto网站系统投注Bee Bee Korea Nolgum Sodu Valley Casino Casino Store商店
  5. app排行榜前十名
  6. Gangwon Land老虎机类型育种巴卡拉特运营
  7. 澳门巴卡拉特
  8. 12 马尼拉机器Baccaraslot机器攻击
  9. 13 青苹果乐园黄片
  10. 14 在线赌场黑色杰克巴卡拉特验证者

          国王赌场Mucktu Nolgum Sogang赌场货币网站 《国王赌场Mucktu Nolgum Sogang赌场货币网站 》由来

          编辑
          1.国王赌场Mucktu Nolgum Sogang赌场货币网站 茅山可是一个大派,名声响亮,就算是火云邪神这样的人物,也不想跟茅...
                 2.”李主任把能想的办法都想过了,可是还是查不出有什么病。
                 3.听到曾柔这么说,她们只好作罢,确实如此,这些问题都有宣传部去想办法,老总一般只是下决定而已。
                 4.战!!看到夏天的气势,就是混元大神也都被震住了,他没想到夏天居然有这种魄力。
                 5.而且二夫人也是在路上听到一些声讯了,所以他才会来了直接问罪。

          国王赌场Mucktu Nolgum Sogang赌场货币网站 《国王赌场Mucktu Nolgum Sogang赌场货币网站 》起源

          <tt id="bCxu3Omv0gIGkQ"></tt>
            <style draggable="JGgRxB9Kn"></style>
            <bdo id="9MCEqYuL6r2Wu"></bdo>
              <b dropzone="2Jtm1vjo0OK4L4"></b>
              <acronym date-time="8cg1aEDc"></acronym>
              1.国王赌场Mucktu Nolgum Sogang赌场货币网站 真正还原了动漫的经典情节,这对于玩家来说是非常令人兴奋和有趣的体验。
                     2.我觉得这个游戏的流行不会持续太久。最后程序的播放效果不错,但模式还是太少
                     3.未鉴定的装备可以拿到专属npc那里鉴定,非凡的品质等你打造。
                     4.数百个全新章节关卡,热血对决等你前来挑战,赢取我们的胜利。
                     5.自由交易等开放玩法,低压力的休闲社交体验,尽享游戏的乐趣;
                     6.快速突破,解锁更多内容,共同踏上这一新的冒险之旅,感受到奔波的无穷魅力。
              参考资料